时评:我们的新闻还会“断篇”吗?
2013-12-19 10:27 潮州人事考试网 来源:潮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潮州人事考试网发布备考:时评:我们的新闻还会“断篇”吗?,更多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获取考试资讯相关备考内容,请关注潮州人事考试网!
我们的新闻还会“断篇”吗?
近段时间,各方面加大信息公开新举不断。这些令人欣喜的新动作,让公众有了更多期待——
回顾2013年,一批曾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但也有一部分“断头”“烂尾”,不了了之,成为令人诟病的“断篇新闻”,让人们不禁要问:“断篇新闻”是如何断的?又如何让新闻不再“断篇”?
12月以来,政府部门加大信息公开新举不断:辽宁省建立“网络回应人”制度,专人及时回应公众提问;农业部建立健全涉农舆情回应机制;四川省省、市政府部门年内将全部开通政务微博……
这些令人欣喜的新动作,让我们对新闻不再“断篇”有了更多期待。
网络特性让公众“健忘”
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刷新“新近”的定义,从当日新闻到当时新闻,新闻事件正在加速更新
来看一篇“断篇新闻”的诞生。
今年8月11日22时,@北京晨报发布微博“楼顶建超标别墅 屋主自称不怕告”,舆情发酵。次日,随着网友转发,“北京空中别墅”成为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新华网对事件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全面报道,该新闻被新浪、腾讯等网站转发,单篇文章转载达到756次之多。13日,传统媒体迅速跟进,媒体报道呈密集态势。新京报刊发文章揭秘违建主人身份。都市快报、重庆晨报、钱江晚报等媒体均就此发声,一时间舆论沸然……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新近的热点满眼都是,曾经的这个热点成为媒体上无声无息的断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说,“从该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热点新闻的主要消息源和公众讨论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刷新“新近”的定义,从当日新闻到当时新闻,新闻事件正在加速更新。正如专家所总结,网络成为大多数热点新闻的来源,然后新闻经网络扩散形成舆论热点,加速传播速度。
求新奇快、关注度和点击率,成为许多网络新媒体的第一要务。
“新媒体的局限在于,往往注重把新闻传播出去,不注重传播效果;如做碎片化报道,受众难以形成逻辑上的完整认识。”陈昌凤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也认为,受众关注时大量报道,而热点降低后则减少甚至不报道,正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典型特点。
新闻事件加速更新换代的同时,也加剧了公众注意力的变更和转移,变得“健忘”。“江西南昌洗衣机绞死女童案发生后,有多少人还记得山西被挖眼男童?当重庆女孩电梯暴打男婴事件发生后,又有多少人记得洗衣机绞死的两个女童?新的热点出来后,上一个热点迅速被抛诸脑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说。
除了网络媒体特征,他从三方面分析了“断篇新闻”的产生原因。首先,在一些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上,有的地方抱着遮和瞒的心态,担心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会影响地方形象和自身形象,会影响一方稳定;第二,在一些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上,网民和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对事件性质的判定也有不小的差异;第三,舆论热点具有流动性。
主流媒体应发挥更大作用
专业媒体要为网络信息把关,为网络传言去伪存真,为网民情绪扶正抑偏
相对于新媒体消息源和讨论平台的功能,传统媒体则更多扮演了信息的接力者——核实信息,推动事件真相出炉。比起新媒体,传统媒体成为对相关部门的主要接口,而新媒体更多是对接公众。因此,传统媒体应当更自觉地承担起责任,阻止“断篇新闻”发生。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进行权威求证、进行深度报道,并给出专业的解读、评论;能够做专业的跟踪报道,更加注重报道的全局性和平衡性。”姜奇平说,“传统媒体也应注意采访技巧,例如对事件要专题化、聚合化,让公众能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如有关部门拒绝采访,可以把这一事实写进报道,虽不能给公众答案,但能够看出相关部门的态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津提出,“对于公众关切的新闻,首先媒体要做到持续跟进,其次不仅仅是报道现象本身,而且着眼于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都理应在告知公众真相、舆论监督等方面有所作为。就具体特点来说,新媒体更加注重的是事实或现象本身,且易受情绪影响;而传统媒体则更能够在全局范围对事件进行评估,更多考虑平衡性、全局性,且更注重于提出可解决的方案。
祝华新认为,新闻专业媒体要为网络信息把关,为网络传言去伪存真,为网民情绪扶正抑偏。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发酵的过程中,新闻专业媒体是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其公信力和影响力超过大V,需要发挥专业媒体实地采访和理性评论的职能,媒体不能成为网络帖文的印刷版,媒体评论不能成为激进的网络“意见领袖”和民粹的尾巴。阻止新闻“断篇”,新闻专业媒体理应发挥更大作用。
有关部门须回应公众关切
需要尊重民意,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到遇疑有复
如何使新闻不再“断篇”?这固然与媒体的报道相关,但归根结底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掌握在相关部门的手中。“媒体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陈昌凤强调,“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时代媒体更需要回归自身,警惕媒体审判等现象的发生”。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做得不够。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总结了有关部门回应突发公共事件的三种方式:一是拖字为上,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二是虽然回应,但是避重就轻;三是能够查清事实,公布真相,并依法处理。
在洗衣机绞死女童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昌公安的每一次通报都让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提高,而中间的一段拖延则导致之前建立起来的公信力受损。相关部门的每一次及时回应都是对自身影响力的提升,每一次回避都是对自身影响力的削弱。
“针对有关部门的‘拖’字诀,关键在建立‘问政’机制,形成‘问、办、评、改’的处理流程。”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雷强认为,媒体尤其要起到“问”的作用,对公众关切的问题不断追问;而相关部门针对追问进行“办”理;但“办”不是最终结果,接下来还要“评”,对事情处置进行评价,且这个评价不能由相关部门自己评判,而要请媒体、公众等第三方来评判;最重要的,相关部门要从事件中寻找规律,改正不足,“吃一堑,长一智”,使得信息有效有序流动。正如大禹治水,要善于引导,而不是一味控制。
消除断篇新闻,需要尊重民意,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到遇疑有复。雷强提出,政府公布的信息要注重“起承转合”,每个事件都要有开端、有发展过程、有起因、有解决办法。
事实上,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已大大加快。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而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中,从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要求。这些要求,正在化为方方面面的行动,让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速。相信这些要求和行动,会让“断篇”新闻离我们越来越远。
(来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以上是时评:我们的新闻还会“断篇”吗?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考试资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敬请关注潮州人事考试网。
(编辑:潮州华图)